1.积极投身“五四”以来新教育运动
1919年8月陈鹤琴学成回国,正值国内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他一面在南京高等师范(任“儿童心理学”教授,是我国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此课程的第一人)、东南大学任教,一面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和改革旧教育开创新教育的战斗。在新文化运动中,他首先抓住“五四”反封建斗争中辩论热烈的青年婚姻问题,采用了社会学的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剖析了当时青年学生的婚姻状况,归纳了他们对婚姻问题的见解,提出了晚婚、节育、婚礼从简、离婚自由、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等有关婚姻问题的看法,并将调查报告写成《学生婚姻问题之研究》一文,于1921年2~3月的《东方杂志》上连续刊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李大钊同志在当年4月主持“少年中国学会”的一次座谈会上,充分肯定了这篇报告的研究价值并称赞它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在此研究的基础上,陈鹤琴提出“要改良中国的婚制,增进人类的幸福,巩固国家的基础,当从普及教育着手,尤其当从提倡女子教育着手”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