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要好好想想了,贤婿。”
蔡邕打趣道。
卫良深吸一口气,心里暗道一声,对不住了孟郊,随后缓声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蔡邕当场愣住,他盯着卫良道:“此诗,何人所作?”
“是我。”卫良眼睛直直的看着蔡邕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蔡邕的眼睛都快给他瞪出来了。
他身后的孩童,阮瑀,也是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看着三岁的卫良。
这若真的是三岁孩童所写,那自己这三年,跟着老师,不就是白读了吗?
这首五言律诗,通俗易懂,一听就能够明白里面的道理。
讲的也是身边的故事。
自己怎么就完全没有这个能力呢?
蔡邕嘴里不停的重复着卫良刚才的诗句,然后不断的说着不可能。
“孽子,还不快说,到底是何人所作?”
“父亲大人,真的是孩儿所作。”
“休要骗我,你不过三岁,何时离过家?如何作出如此诗律?”
卫良知道,问题来了,若是自己不能解释清楚这是怎么回事,怀里的这张婚约,估计是要泡汤了。
卫乾的话,也正是蔡邕的疑惑,不仅如此,其实蔡邕还有很多疑惑,这首诗作者的家境,听起来像是贫寒的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