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汉年指挥的这次行动,由于是在武装巡捕监守的情况之下完成的,因而无论是对公共租界的巡擂人员,还是对国民党的特务机关的人员一尤其是那些叛变投敌的败类,都产生了岌岌可危的恐惶感。而这次行动的幕后英雄却是董健吾牧师。
三、受宋庆龄之托密访陕北
蒋介石入主南京后,他认定共产党是“心腹之患”,而日本军国主义步步入侵中国是“皮肤之患”。由此产生了他的所谓“镶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但是,随着伪满洲国的建立,以及华北日渐危急,全国上下掀起了坚决抗日,严惩汉奸的救国热潮。就在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召开四届六中全会的开幕式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刺杀亲日派头子汪精卫案。当蒋介石获悉刺客的枪口原本是对着他的,因他未出席合影,汪精卫做了他的替罪羊之后,迫使他不得不考虑“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还能行使多长时间。
蒋介石很快醒悟到必须接过坑日救亡的大旗,方能赢得对外―欧美诸国乃至于苏联的支持,对内―举国上下的拥护。自然,这也要获罪于日本与国内的亲日派。他为了对外遏制日本的侵略,对内分化、瓦解共产党和红军,遂又想到了苏联。也就是在这前后,他认真地阅读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有关文件,以及中国共产党有名的《八一宣言》。他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时机,委派行政院代院长孔祥熙和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英洛夫接触,并亲自出马和鲍格英洛夫进行秘密会商。当他得到苏联外交部明确答复:苏联政府不充任“中国共产党和蒋介石之间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谈判的中间人”以后,遂决定通过几条渠道,亲自和共产党建立秘密联系。其中一条就是希冀他的郎舅宋子文完成这一秘密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