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俄乌冲突,让外界深刻认识到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巨大作用。与此同时,在与乌军的战斗中,俄军虽然吃到了不少苦头,但也总结出来了了诸多宝贵经验。随着低成本、易上手的无人机在俄乌两军的对垒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俄罗斯一改以往优先发展重型武器的战略理念,开始重视发展各类国产无人机。 据参考消息援引俄媒报道,俄罗斯正在确定2030年之前的民用无人机国家订单,预计初始需求量为10万架左右。而就在今年年初,俄总统普京下达了重要指示,在半年之内,相关部门必须确保批准2030年前的无人机发展战略。以上无不凸显出,莫斯科方面对于在无人机领域取得突破的迫切性有多么强。 我们知道,在乌克兰战场上,由于交战双方略显“退化”的表现,这场发生在21世纪的战事,被外界讽刺为与上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水平相似。不过,两军对无人机的大量运用,仍让人看到了未来战争的些许身影。尤其是一些成本低廉的民用无人机,在携带简易监控装置和炸弹后,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准精确制导武器”,对敌方人员、装甲车辆和后勤设施造成沉重的打击。 正因如此,外界始终有一种观点认为,乌克兰军队之所以能够与俄军打得“有来有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通过西方提供的大量无人机以及自制的低成本无人机,成功地与俄军争夺主动权。正如伟大导师列宁说过的那样,“数量本身就是一种质量”,这句话并未过时。对低成本无人机的海量运用,足以使其发挥出不亚于其他各类精确制导武器的效果。 从冲突中期开始,俄罗斯军队也逐步重视起对各类无人机的使用,尤其是引进了数千架价格便宜且航程不低的伊朗自杀式无人机后,其对乌克兰的防空系统起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效果,乃至让乌境内的所有人都无时无刻地感到担忧:天知道自己的头上是否正飞着一架俄军的自杀式无人机?以及这架无人机会冲向哪里? 至于说俄罗斯的无人机工业,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缺乏顶尖的先进技术,故在高端的察打一体无人机方面产能不足且技术水平仍不够高;二是对一些中低端无人机的批量生产能力不够强,无法满足战场消耗所需。 就以伊朗出口给俄罗斯的“见证者-136”自杀式无人机为例,其整体性能在同类产品中绝非“吊打全球无敌手”,但该机的特点就在于成本低廉且性价比高,十分适合俄军的大规模消耗战术。既然是一次性消耗品,那自然也用不着设计得过分精密,完全可以再简化一些以降低成本,甚至以民用标准生产出来的无人机,都能执行此类自杀式任务,这是任何设计师都会自然而然冒出来的想法。只可惜,俄罗斯的无人机产能拉了胯,这也是为何普京政府严令俄国内要尽快规划对民用无人机的发展与采购,以及高达10万架的预期订货量。 总而言之,这场冲突不止让其他国家汲取了军事经验,也彻底“打醒了俄罗斯”,莫斯科方面开始真正重视无人机在战争中的作用。相信在未来的乌克兰战场乃至其他现代化战争中,无人机统治战场的一幕将越来越多地上演。至于说10万架无人机的订单,其自然不会一次性交付,但哪怕只是在短时间内能交付俄军两三千架,也足以让乌方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了,不排除俄军将以这些力量对乌克兰发动一场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