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明言要从历史记述中,“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司马迁不把历史看成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认为其中有成败兴坏的道理,并打算去探求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是相当高的理论要求,是非常难得的。
人心向背是成败兴亡的关键,这是书中反复强调的历史结论。在对从陈胜举事到汉高祖称帝,“八年之间,天下三嬗”[35],这一大起大落的复杂历史的记述中,我们看到司马迁始终把民心放在重要地位:秦因暴政使天下离心;陈胜在骤兴面前忘乎所以,以至于众叛亲离;项羽到处烧杀,令人失望;刘邦处处留意安民,因而天下归心,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书中论述的历史变化规律之一,是上述所言“物盛而衰,固其变也”,说的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常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可能。这个观点有辩证法因素。“承弊易变,使人不倦”[36],则表述了顺应历史规律,采取主动行为,便会取得历史成就的思想。这个思想具有很现实的指导价值。
对于历史变化趋势,司马迁也作了积极的探讨。他在《天官书》中说:“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三纪而大备:此其大数也。为国者必贵三五。上下各千岁,然后天人之际续备。”此言有神秘主义意味,可试图把握住历史阶段性特点的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书中的另一句话:“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总结了三代施政的特点,并提升为普遍规律。这个论点来自董仲舒,是以历史循环论为特色的,但其中体现的辩证思维却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