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导演还是更适合从短片起步. 镜头设计和画面呈现几乎到了刁钻的地步,中远景里每一帧的调色、光影、构图都是制作严苛的工艺品:后果是,自然风光宛如布景,生活片段仿佛摆拍——精美的彻底失去了生趣,失去了讲故事的功能. 如果编剧采用的是表现主义或者田园诗式的叙事风格,搭配如此工笔倒也未尝不可;偏偏故事本身由碎片化的日常流水账构成,画面和叙事就总是不能协调——配乐亦然:情绪过于饱满的音乐融不进叙事的腔调. 要之,电影语言诸元素间的平衡与协调失当,是电影意识有问题. 不过也可能导演压根不在乎这些,就想串联画面以满足自己的审美欲望;又或者对驾驭剧情的能力不自信,才最终选择了倚重更加熟悉的美术效果——无论如何,作为一部电影,因文害义总不是好事.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专业训练还是很重要的. 大决战三部曲在战争片史中是极为特殊的存在,这一系列的拍法也是独成一派,电影使用旁白搭配庞大外景开始,也以此结束,在剧情方面,构建了三层结构,一是国共双方党内高层的战略决策,而是指挥将领的运筹帷幄,三是下层士兵或百姓的当下处境,这三个层面交叉叙述,从而共同制造了这一恢弘的史诗巨作. 在技术上来看,由于是国营制品厂拍摄的献礼片,所以预算与可调度资源极为可观,这一先天条件,促进了这系列电影中真实还原部分战争场景(如第二部中的战壕描绘),磅礴战争场面的出现(系列中均有的飞行俯瞰大行军等). 另外别样的地方是,在战场人物上,并非有突出个体,而是用群像的方式,不过这一方式反倒易于突出上层的决策人物,但因其拍摄时代的环境限制,出现的政治人物也有所偏差,探寻片中的出现比例,也可以一窥当时党内对这些功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