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曙碧(2张)1923年5月,云曙碧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7岁时就拥有了一份特别“工作”——站房顶,为父亲乌兰夫站岗放哨 1939年7月,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工作 194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至1951年,先后任赤峰自治学院教员、指导员,内蒙古党委秘书科科长,内蒙古军政大学二院政治部组织科长,锡林郭勒盟盟委组织部干部,北京蒙藏学校教导主任等职务 1951年8月至1980年,先后任哲里木盟妇联主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学员,内蒙古党校联共党史教研室副主任,哲里木盟干部学校校长,哲里木盟盟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盟委副书记、副盟长 1980年5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 1986年2月任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 1987年起,任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会长 2005年离休 2015年,由云曙碧自传《与爱同行——我的人生之路》改编而成的电影《云曙碧》上映 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红十字会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内蒙古自治区杰出的民族和妇女干部,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原副书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原常委,自治区卫生厅党组原书记、厅长,自治区红十字会原会长,享受自治区政府主席级医疗待遇的离休干部云曙碧同志,于2020年11月21日逝世,享年97岁 2020年11月29日上午,云曙碧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呼和浩特举行 云曙碧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和自治区有关领导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石泰峰、布小林、李秀领、林少春、王莉霞、刘奇凡、白玉刚、孟凡利、杨伟东、张韶春、段志强、张恩惠等领导同志前往呼和浩特市殡仪馆为云曙碧同志送别或以其他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云曙碧常说,人生有夕阳,事业无黄昏 她离休不离岗,现在仍然带领着她的志愿者,继续开展公益活动,对贫困人群有求必应,被百姓誉为“草原上的活菩萨” 她先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首届感动内蒙古人物”“第二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榜样公益特别贡献奖”和“时代楷模第九届爱心中国十大道德模范”等称号 内蒙古气候多变 1992年冬,达拉特旗境内黄河冰凌决坝,沿岸的树木召乡大部分村庄被冲毁 接到报告的第二天,她就带着一车面粉和棉衣棉被驱车八个多小时赶到灾区,踏着冰水了解灾情,慰问群众 吩咐随行的乡干部要设法安置好老人的过冬问题和病号的治病问题 1998年内蒙古的中东部洪灾十分严重 她一边组织赈灾义演晚会和书画义卖,发动募捐活动,一边到北京汇报灾情,请求援助,还要抽时间到灾区了解灾情 9月中旬,76岁高龄的她亲自陪同北京市红十字会的同志赴通辽市扎鲁特旗视察灾情,大家担心她年岁已高,怕身体吃不消不让她去,可她却说:"我对这里的情况比较熟 想下去看看群众的生活" 在泥泞的道路上整整跑了三天,她都是身先士卒 使北京来的同志都很感动,很快几百万的援助就送到了受灾一线 紧接着她又直接赶到兴安盟科右中旗、扎赉特旗灾区,陪同红十字国际联合会的两位代表考察灾情 她不顾年老体弱,顶雨步行二、三里路来到灾民点,一个帐篷、一个帐篷了解灾情 在一户牧民倒塌的旧房前,女主人正在从泥里往外扒土坯,她用手捏了几块松软的土坯,心情沉重地说:"这怎能再用呢,冬天马上要到了,住在塑料棚里要冻坏的,红十字会一定会帮助你们想办法的 "女主人感动的硬要拉她到棚里喝碗奶茶暖暖身子 为了帮助群众建房过冬,她一路上反复与联合会代表协商坚持把建房列为首选救助项目,得到了积极支持,很快800多万建房款到位了 她还组织医务界老专家,组成医疗队,亲自率领奔赴灾区和缺医少药的贫困偏远地区开展救灾扶贫医疗,为群众送医送药,先后组织了221次医疗队,深入到20个旗县31个乡镇,抢救、诊治28000多灾民 内蒙古红十字会复会十六年来,累计募集救灾款物2亿元,救济了数以万计的灾区群众,并完成了74个灾民新村(5389户),31所红十字学校,20所医院和卫生院,9个卫生室,1所养老院,410所牲畜暖棚等一大批重建项目 在80年代,诺大的内蒙古只有3所血站,临床用血几乎全靠卖血者提供,血液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云曙碧同志心里一直牵挂着要改变这种状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她提出要发挥红十字会的优势,创办红十字会血站,在经费筹集方面,采取了红十字会自筹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政府和卫生部门扶持一点的"三点政策",先后创办了通辽市、兴安盟、呼盟、赤峰市、鄂尔多斯市5所血站 在建设血站的同时,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献血意识,推动无偿献血,1991年在她的提议下,内蒙古红十字会结合纪念"5 8世界红十字日"活动,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无偿献血周"活动 这一活动坚持至今,影响日益广泛,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全国推广了这一做法 在云曙碧会长的倡导和努力下,内蒙古的血液事业快速发展,无偿献血在临床用血中的比例日益提高,涌现出了一批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地区和个人 由于在推动无偿献血中的突出成绩,云曙碧同志被授予1999-2000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为了增强自治区妇女儿童基金会的实力,她四处奔波,到处化缘 有的人理解,有的人不理解,也曾受到冷遇,可她从没有气馁 她到过一家国有大公司联系赞助的事情,可是企业的老总却把她像"叫化子"一样赶了出去,随行的同志气不过,可是她却反过来安慰她们 这个老总后来和云曙碧会长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多次为公益事业捐款 一次,云曙碧同志到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看到福利院的儿童大多是残疾儿童,很难过,便想拿出自己的钱交给福利院,可正巧身上没带钱 她惦记着这件事,工资一发,除了交党费,剩下的两千元全部送到了福利院 2002年,妇女儿童基金会想筹资资助农牧区的贫困中小学生,她得知后,将自己的积蓄和子女送给她的钱十五万元,交给了基金会 基金会利用这笔钱,资助了乌盟、锡盟、呼盟等盟市的275名贫困中小学生 为此她获得了"育童奖" 十多年来,她为残疾人事业筹集资金达七十多万元 2000年云曙碧同志倡导发起了"复明扶贫行动" 活动资金有困难,她就发动红十字会员捐款,到有关部门跑资金,积极争取国际红十字组织的援助,想尽各种办法 在她的奔走呼吁下,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加拿大红十字会、北京红十字会和有关部门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至今,在乌兰察布盟、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开展的五次复明扶贫行动,投入资金100多万元,使500多名贫困患者重见光明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0岁的任国胜是乌兰察布盟卓资县人,患有严重的白内障,生活特别困难 2000年任国胜成为"复明扶贫行动"的第一批受益者,他的双眼均接受了手术 恢复视力后,任国胜抱着学成医术帮助他人的想法,刻苦自学医学书籍 云曙碧同志得知这一情况,便资助他到内蒙古医院卫校读书 每到开学临近,她都会给任国胜准备好学费,三年资助了九千多元 凉城县农民吴月和患白内障多年,因病痛折磨曾经想自杀 2000年他接受复明手术后,眼睛又能看见东西了 现在他终日在田间忙碌,决心用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来回报关心和帮助自己的云老太太 为对残疾人开展社区康复工作,云曙碧同志组织老卫生工作者协会的专家,深入呼市两个居民办事处进行两年普查,调查了14963户,44899人,对残疾人情况、致残因素,写出了很有价值的对比分析报告,促进了残疾人的康复工作 云曙碧同志生活俭朴,但每次捐款捐物她都慷慨解囊,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 2003年新疆发生地震,她闻讯后捐出1万寄给新疆红十字会,请他们为灾民们购买粮食或衣被 她把救助有困难的人当作自己份内的工作,先后救助的失学儿童和孤寡老人有十多位,捐助资金达3万多元 1996年,察右中旗一个叫贾秀梅的农村女孩考取高中后,因父亲卧病在床无力支付学费,冒昧给她和当时一位政协副主席写信求助 她和这位副主席商量后两人各拿出1000元钱并亲自送到乡下 在贾秀梅家,她发现秀梅的妹妹玉梅学习成绩很好,也面临辍学的危险,她便主动提出培养玉梅完成学业,回来后很快给玉梅联系好了学校,并培养到高中毕业 1999年,玉梅考取了内蒙古工业大学,她又一直承担学费、食宿费,共负担7万多元 她还募集了10万元,资助了通辽市的贫困大学生 中国医科大学学生张艳萍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生,2000年她考上了大学,可是高额的学费使她一筹莫展 正是云会长的资助使她圆了大学梦 一次她大女儿给她一千美元,让二女儿去日本给她买衣服,她却没有给自己买衣服,而是把钱换成了人民币资助了贫困学生 为了使更多困难家庭的孩子有机会上大学,她还动员自己的子女积极参与助贫活动,她大儿子的公司出资40多万元,资助了61名贫困大学生和200多名贫困中小学生 有一位俄罗斯侨民叫娜塔沙,是原苏联红军的护士长,战后随华人丈夫来中国生活 10年前丈夫去世,自己没有工作,生活困难,云曙碧同志得知后每逢过年过节都要去看看,送去大米、衣服和日用品 俄罗斯驻华使馆得知后,专程派人来向她表示感谢,问她有什么要求,她只是说:"我是红十字会会长,这样做是应该的,如果说要求的话,那就是请向贵国红十字会转达,我们两会之间应当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熟悉云曙碧同志的人都知道,她是个闲不住的人,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仍然不知疲倦地为红十字会事业、社会公益事业操劳着 荣誉和成绩,没有使她止步 对于今后的工作,她已经有了很多的设想:申请建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内蒙古分库,帮助那些志愿者早日实现捐献意愿;在全区广泛宣传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提高全社会防护意识;开通"999"红十字会救护、救助、救灾专用电话,提高红十字会的应急能力;引资建立内蒙古肿瘤专科医院,不断改善内蒙古的医疗条件;把"复明扶贫行动"拓展到全区,帮助更多的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积极筹措资金,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