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风暴袭击着浩瀚的塔克伊里沙漠,正在这一带执行勘探任务的205小分队与西北石油勘探指挥部失去了联系 骆驼跑散,女队员李小娟(盖丽丽饰)和黄阿明(杨利山饰)失踪,连向导扎西老人(周国安饰)也不知去向,饥饿和死亡威胁着他们 风暴过后,大队长李劳山(白志迪饰)带领余下的队员在沙漠中艰难地前进,终于发现了扎西老人为他们埋好的粮食和资料,黄阿明、李小娟也回到分队,大家继续前进 在无名绿洲考察时,他们发现了解放前在这里勘探石油的一具考察人员干尸及死者留下的记录本 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掩埋了先行者的尸体,按照记录本的批示找到了新的石油构造 与此同时,扎西老人和为保护资料受伤的队员郑伟舟(刘英明饰)正在百里奇草原艰难跋涉,当他们得到藏族牧民救助后,郑伟舟却因失血过多而牺牲了 扎西老人独自一人继续设法寻找小分队 总指挥吴山(傅学成饰)为寻找205小分队作了各种努力,最后不得不向北京求援,要求派直升飞机救援 这时,205小分队在无名绿洲又受到了一种奇怪的疾病侵袭,黄阿明为了把药留给同伴杨远(王建成饰)而被疾病夺去了生命;副队长严建平(王庆祥饰)曾一度动摇失望,后来在杨远的鼓励下冒着生命危险去为大家找水,在回来的路上与哈熊搏斗,受重伤后牺牲 队长李劳山看到小分队伤亡惨重,立即决定派身体较好的韩小龙(袁苑饰)和邓丽(吴颖饰)背上资料继续前进,他和杨远、李小娟三人在沙漠上躺成人字形箭头,"指示"韩小龙二人去的方向 此刻,总指挥吴山乘直升机找到了扎西老人,之后他们在沼泽地上空发现了刚刚挣扎出来的韩小龙和邓丽,小分队终于得救了 电影《瀚海潮》宣传海报电影《瀚海潮》宣传海报白志迪李劳山袁苑韩小龙王庆祥严建平吴颖邓丽刘英明郑伟舟杨利山黄阿明王建成杨远盖丽丽李小娟周国安扎西傅学成吴指挥封增林张华勋王泽群颜军生马志珍杨文杰刘秋香侯毅古天江王大文、宁梦华演职员表参考资料来源李劳山李劳山演员白志迪白志迪配音-205小分队队长 李劳山带队在塔克伊里沙漠执行石油勘探任务,特大风暴袭击后,他和队友们与指挥部失去联系,所幸在沙漠中发现了扎西老人为他们埋好的粮食和资料 因小分队伤亡惨重,李劳山决定派身体较好的韩小龙和邓丽背上资料继续前进,而他和杨远、李小娟三人在沙漠上躺成人字形箭头,指示韩小龙二人去的方向 韩小龙韩小龙演员袁苑袁苑配音-205小分队队员,穿着时髦,讲究实际,爱发牢骚,经常顶撞队长李劳山 但韩小龙性格开朗,不拘一格,幽默好动,热忱待人 小分队在遭遇特大风暴袭击后伤亡惨重,李劳山派身体较好的韩小龙和邓丽背上资料继续前进 途中,韩小龙奋不顾身将陷入盐沼的邓丽救出,最终二人被救援直升机找到并获救 严建平严建平演员王庆祥王庆祥配音-205小分队副队长 被困在沙漠的夜里,严建平曾一度动摇失望,他回想起与未婚妻佩玉一起的日子,内心极度痛苦时,私自喝了集体的水 事后他谴责了自己,后来在杨远的鼓励下冒着生命危险返回绿洲去为大家打水,以弥补自己的过失,但在回来的路上与哈熊搏斗,最后因被哈熊咬伤而受重伤牺牲 邓丽邓丽演员吴颖吴颖配音-205小分队队员 小分队伤亡惨重后,身体较好的邓丽和韩小龙被李劳山派出背上资料继续前进寻求救援 途中,邓丽不慎陷入盐沼之中,被韩小龙奋不顾身救出,二人在沼泽地艰难爬行前进,最终被救援直升机找到并获救 李小娟李小娟演员盖丽丽盖丽丽配音-205小分队队员,通讯员 李小娟在特大风暴袭击中与小队分散后失踪,之后被队友找回归队 随队继续艰难前进到无名绿洲时,她无意发现了一具考察人员干尸 因小分队伤亡惨重,在韩小龙和邓丽被派去背上资料继续前进后,李小娟跟随李劳山和杨远三人在沙漠上躺成人字形箭头,指示韩小龙二人去的方向,最终得以获救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来源该片是柴达木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反映柴达木开拓者生活的故事片电影,也是编剧王泽群的电影处女作 编剧王泽群曾在柴达木盆地工作生活16年,该片的故事来自于一个开发柴达木的地质队 该片剧本的原名为《失踪的骆驼队》,编剧王泽群曾多次长途往返北京电影制片厂讨论易稿,最终改定的第11稿成为该片的拍摄稿 影片拍摄结束后,北京电影制片厂将该片改名为《瀚海潮》 因该片剧本与在地质部工作的两位业余作者的一部也是描写地质队生活的剧本《山外山》撞车,曾被《中国地质报》进行了两次大幅文章批判,并且两个剧本都被送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要求竞争筹拍 导演张华勋表示,影片中那具龇牙咧嘴的干尸的设置安排, 不仅仅是为了说明环境的险恶, 更深的用意还在于从中暗示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连续性 该片是王庆祥出演的第一部电影 1983年筹拍该片时,导演张华勋在海政话剧团后台一眼就相中了刚刚结束排练后有些倦怠的王庆祥,王庆祥的银幕生涯也自此开始 创作背景拍摄完电影《武林志》后,导演张华勋考虑到武打题材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有其一定的局限,自己更想在武打题材以外去找一些难题做 他确定要拍一部反映四化建设的题材的影片 彭加木失踪事件和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彭加木同志野餐的照片,曾经给张华勋留下深刻印象并引起深思 他一直有要拍这样一部歌颂英雄的影片的想法 恰好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一个业余作者写的反映勘探小分队命运的《失踪的骆驼队》,觉得剧本虽然写得较粗糙,但基本构思还是可取的,也还有可以开掘的东西;同时,胡耀邦同志到大西北视察时所作的“立下愚公志,开拓青海省”的长篇讲话也给了他以极大的鼓舞,促成了他要把这个剧本拍成影片的想法和决心 改编剧本为了进一步改好剧作,编导们来到了大西北进行深入采访 当接触了大量的专家、领导、勘探队员和工人之后,他们不得不改变初衷,删去了原剧作的反官僚主义的主旨,而代之以写群众、写勘探队员们的开拓精神和牺牲精神,写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拳拳之心 通过调查,他们还变原剧作找锌矿为找石油 因为在大西北,找石油是最主要、最迫切的一项勘探工作,写找石油就比较典型 最后他们还对剧作的人物关系、职务和细节都做了明确和补充,使剧作在反映生活时更为真实,也更动人 拍摄环境影片拍摄地地处高原,空气中氧的含量只有北京的四分之三,缺氧引起的头晕眼花是平常事 影片的戏绝大多数要到沙漠中去拍,每天一出去至少一二百公里 大沙漠、大戈壁一望无边,迷失方向陷车几乎天天都有发生 有一次,汽车早上外出拍片,不小心陷在了沙窝里,剧组人员想尽办法,掏沙子、垫石子,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塞到轮子下,都无济于事,最后只得忍痛把卡车的车帮拆毁垫在轮子底下,开几步挪一次,才终于把车子开到了公路上,可是时间已经是下午五点了 而最折磨人的还是干渴、风沙、燥热、饥俄、疲劳,但是看到长期去那儿的工作人员们在兢兢业业工作,毫不吝惜地付出自己的心血和生命,剧组人员又都鼓起了干劲 拍摄过程电影《瀚海潮》剧照(8张)为了把“风沙突袭小分队”这一重场戏拍得更真实可信 摄制组决定到真的风暴中去抢拍一部分镜头 一天风暴果然出现了,摄制组赶紧抢拍,这还不是最大的,但剧组人员的浑身上下,眼睛、鼻子、嘴里、衣服里都已无不灌进了沙子,眼睛被磨的疼痛异常 吃饭时几十个人挤在大客厅里,还是吞下了不少沙子 尽管这样,大家却都毫无怨言 拍摄“沙摸绿洲”一场戏时,剧组人员忍受着闷热和成百上千黑蚊、牛虻的疯狂叮咬,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拍完了几十个镜头 可每个人的脸上、身上都因蚊虫、牛虻叮咬而肿起了许多疙瘩,流了许多鲜血 拍摄“邓丽身陷盐沼”一场戏时,已是初冬的11月,盐沼的表面已经结冰,男演员却仍要穿着单衣,长时间趴在烧人皮肤的冰盐碱上面表演;女演员则要按剧情要求下半身陷进盐沼,尽管作了必要的安全防范,结果手脚还是冻僵了 在主题、题材方面:影片题材好、主题好 它填补了中国电影画廓中的一个空白,第一次反映了石油勘探工作 影片表现了要求振兴的时代情绪、民族情绪,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影片 影片中所表现的艰苦创业的精神,给人鼓舞,让人振奋,让人感到中国能够振兴,是大有希望的 同时表现了心灵美,人情美 充满希望 在艺术特色方面:影片的格调是高的,向上的、有阳刚之美 影片中所塑造的人物有理想,有个性,是一批有血有肉的英雄群象,但他们头上没有光圈,又都是些普通的人,表现了他们的信念和烦恼、坚定和动摇、欢乐和痛苦、失望和憧憬,跳出了框框 影片展现了大西北壮丽迷人的景色 影片中虽然表现了死亡但它不是悲剧,给人的是信心,没有悲剧的感觉,死得其所 拍出了沙漠的生命 对影片争议的地方:认为时代精神不够强 在人物塑造上,主要人物不够丰满,比较单薄,缺乏感人的东西,对人物闪光的内心世界挖掘不够、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气氛不足 有的语言台词太死,感觉生硬,像豪言壮语 影片中有的地方交待不清楚,显得混乱 (《电影评介》评)不无遗憾地说,这是一部失败之作 败在何处呢 仅就题材而论,它本应是一部庄严,凝重,甚至带有点悲壮色彩的影片 然而,它的风格却是很不统一的 随着比较扣人的序幕的拉开,这些镜头是令人难以忍受的:面临困镜时,影片中角色的恋人或妻女结伴而来,相继闪回于画面:“诗人”则在滑稽地吟诵着“口号式”的诗句;而后方营救人员正在召开紧急座谈会 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冲淡了整个影片的肃穆、庄严气氛,同时也落俗套 这反映了编导的电影审美观念的陈旧和自相矛盾(抑或想在紧张气氛中放些调料);还由于对影片的风格没有一个总体把握和认识,加上对西部开拓者们缺乏足够的感情体验,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影片风格不够统一、不够和谐 令人遗憾 另外,韩小龙是影片着意刻画的角色 编导者想把他塑造成一个有个性的人物,但最终却走向了它的反面——概念化 (《电影评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