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师曾(1900-1964),粤剧艺术大师。字伯鲁,艺名风华子,广东顺德人。1917年入广州太平春教戏馆学戏。不久被卖到新加坡的粤剧班当演员。后拜著名小武生靓元亨为师。1923年回广州,在人寿年班饰演《苦凤莺怜》中的义丐余侠魂,一举成名。转入大罗天班后,声名大噪。早年立志改革粤剧,大胆向话剧、电影和生活学习,推动了粤剧现代化、大众化进程。同时创立动作丰富、节奏鲜明、生活气息浓郁的“马派”和行腔自然活泼、顿挫分明的“马腔”(乞儿腔),促进了粤剧的发展。抗日战争期间,积极编演具爱国思想的剧目。20世纪50年代初率红星剧团从香港来广州,演出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罪恶的现代粤剧《珠江泪》。早年曾以丑生享盛名,兼擅长生、旦、净等行当。共演出粤剧剧目350多个,大部分自编自演。参加拍摄的电影有70部。代表剧目有《贼王子》、《佳偶兵戎》、《刁蛮公主戆驸马》等。1955年回广州参加广东粤剧团,担任团长;后任广东粤剧院院长。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晚年成功塑造了谢宝(《搜书院》)和关汉卿(《关汉卿》)两个艺术形象。著作有《千里壮游集》(1930)等 演艺经历 “书香世家”。自幼家贫,曾跟曾叔祖马贞榆攻读四书五经。十五岁考入“敬业中学”。读书时演过文明戏。中学毕业后在香港当过钢铁店学徒。马师曾天资聪慧,爱好音乐与戏剧。常常偷偷地看戏,对当时的名伶周喻林、靓元亨、新白蔡等的唱功演技都很崇拜。最后不顾父母反对,拜师傅佳为师学粤剧,进戏馆学戏后来为了生活,只身去南洋登台,来到新加坡,在“尧天彩”剧团当第三小生。在南洋的那段期间内,马师曾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由于那时候他的表演艺术较差,而又不懂粤剧的传统演法,在舞台上闹了不少笑话。挫折激励了年轻的马师曾,他决心勤学苦练,反复钻研了传统粤剧《江湖十八本》,对每个剧的情节,人物性格,曲词乐谱,台步等都作细致的琢磨,又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充实自己。因此他的舞台艺术与修为不断提高。马师曾对丑角的演法特别喜爱,故在丑角的表演艺术上作了特别研究,终于创出有独特风格的“马腔”,俗称“乞儿腔”,一新观众耳目。而他的丑角形象逐渐为人所喜爱,在《苦凤莺怜》中马师曾将剧中的乞儿仔演活了,深受观众赞许,因此为他雄霸粤剧艺坛打下了基础。后加入长春剧团,改用艺名马师曾。返香港后,参加“人寿年”剧团,和白驹荣、千里驹同台。他以丑角戏见长,不同于薛觉先演的斯文戏,观众表示欢迎。参加“大罗天”剧团后,戏路拓宽,丑、生、旦、净都演过,并领导该团编剧部,所编的戏包含历史题材与当代题材,也有才子佳人戏和改编外国电影的,古装、时装、西装兼而有之。1931年到美国三藩市演出,历时两年。后回香港组织太平剧团,在与觉先声剧团争雄时,促进了粤剧艺术的发展。后创办“全球电影公司”,所拍影片有《野花香》、《难测妇人心》、《二世祖》等,很受观众欢迎。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时,返回内地,从广州到广西,组成抗战粤剧团。抗战胜利后,与薛觉先在香港合演过名剧《蝴蝶夫人》、《清宫恨史》。1956年从香港回广州,曾担任剧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和广东粤剧院院长。广州是粤剧活动的中心,马师曾在广州工作和演出,应该是很自然而正常的事。其实不然,在他一生4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有20多年是不能在广州舞台演出的。粤剧大师竟然不能在粤剧的活动中心演出,在那个年月里,就是有这种咄咄怪事。1929年,马师曾已是鼎鼎大名的粤剧“红伶”,年薪为全行之冠。是年秋,在夜戏散场后,他走出海珠戏院门前,被歹徒扔炸弹炸伤右脚。广州警察局反而借故勒令他主持的“国风剧团”停演6个月、这无异是迫令剧团解散。马师曾举家仓皇迁往香港,另组剧团演出于香港、澳门、东南亚和美洲,有时也到珠江三角洲的中小城镇演出。广州市则是他的“禁区”。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他逃出虎口进入广西重组剧团,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马师曾以为经过抗战的洗礼,广州的官场状况会好一些,带领他经过多年颠沛流离,边逃难边演戏谋生,戏箱损失大半的“胜利剧团”,满怀喜悦地回到广州。不想只过了几个月,又发生《野花香》被禁演的事。《野花香》写一大学教授姚其琛,满口礼义廉耻,以维护社会风化为己任。得知儿子迷恋某交际花,不胜震怒。谁料他见到这个交际花时,正人君子的外衣一层层被剥下,露出假道学、伪君子的真面目,终至出妻弃子,身败名裂。这原是30年代马师曾在香港编演的一出“时装戏”,抗日战争时期仍常有演出,为什么这个时候被禁演呢?据说:当时广东有一位高官是姓姚的,也曾当过教授,马师曾此剧是“有意影射、诋毁长官”。一个10多年前在香港编演的戏,竟会影射、诋毁10多年后广州的高官,这禁演的理由不是令人啼笑皆非吗?然而那个年月又哪有说理的地方?马师曾又一次黯然告别广州,把剧团带到香港。l949年10月广州解放,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国民党的飞机不能再到广州轰炸、骚扰,各大戏院演出恢复正常。是年下半年马师曾和红线女就带领“红星剧团”回广州演出。这一次演出时间将近半年,除演“马派”剧目外,还在华南文联的帮助下,编演了表现抗日战争胜利后,珠江三角洲农民反抗官僚、恶霸压迫剥削,反对国民党抓壮丁打内战的现代剧《珠江泪》。1951年1月5、6日,马师曾和红线女还参加了“抗美援朝粤剧大集会义演”,演出批判崇美思想的短剧《牛仔裤》。这次演出,马师曾是带着对解放后的广州美好的印象离开的。不想回到香港却受到一股股恶浪的袭击。先是当时在香港的粤剧同业组织“八和会馆”的负责人,召开一个有在港许多粤剧同行参加的大会,申斥马、红在广州“赤化”,警告他们倘再有“赤化”行为就要将他们“出会”(开除会籍)。会上还有一些人起哄,叫嚷要在“华光大帝”(粤剧戏神)像前“斩鸡头、烧黄纸”发誓不得“赤化”。接着是港英政府政治部对马、红进行“传讯”,追查他们在广州的活动。马师曾接连受到沉重的打击,剧团又一次解散。加之年过半百,在那个社会就意味着“票房贬值”,搭班演出也只能受到“照顾照顾前辈”那样的收容,那几年的处境十分困难。就在这个时候,社会主义祖国向这位艺术大师伸出热情的手:1955年邀请他和红线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周年的日子里,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马师曾在观礼台看到天安门城楼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看到长安街游行队伍的雄伟场面。威武庄严的解放军,精神抖擞的工人、农民和各界人士,都显示了新中国意气昂扬、奋发向上的面貌。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饭店宴请观礼代表,和马师曾亲切交谈,邀请他到全国各地看看。马师曾在观礼活动中会见了茅盾、夏衍、梅兰芳、程砚秋、田汉、欧阳予倩、曹禺等著名文学家、戏剧家,他们都热情而诚恳地希望马师曾能回到新中国工作。在北京和广州,他看了很多戏曲演出,了解国内戏曲剧团,特别是广东粤剧团的组织、演出情况。最后在广东省长陶铸接见时,马师曾表示了要回来工作的决心。经过1个多月的时间,他料理停当在香港的一切事宜,就回到广州来了。1955年12月19日,广东省、广州市文化艺术界150多人集会,欢迎马师曾和红线女从香港回到广州参加广东粤剧团。这位粤剧大师终于回到粤剧活动的中心,并工作到终其一生。马师曾回到新中国后,先后任广东粤剧团团长、广东粤剧院院长,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分会副主席,还当选为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担负繁重的行政工作和社会工作,他的艺术创作也获得极大的丰收。祖父马肇梅于广州经营茶庄,马师曾幼年与父亲马公权、母亲王文煜一同在广州居住。1907年家庭经商失败,他随祖父、父母亲举家前往武昌,投靠任两湖书院经学馆馆长的曾叔祖马贞榆,因而有机会攻读四书五经及习练书法,由此打下了一定的国学基础。1911年武汉爆发辛亥革命,他随家人逃离武汉辗转回到广州,马师曾就读小学和中学期间,对戏剧开始发生兴趣,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文明戏”的演出活动,有时还偷偷跑去观看著名演员新华、朱次伯等人演出的粤剧。中学未毕业奉父母之命到香港一间铜铁店当学徒,因不堪忍受店东和其他伙计的欺凌,跑回广州进入陈圹南的太平春教戏馆学戏,与老艺人师傅佳建立师徒关系,自起艺名关始昌,从此开始了粤剧学徒的生活。1917年马师曾在广州太平春教戏馆学戏,不久便受聘于新加坡庆维新粤剧团,后转投普长春粤剧团,并拜著名小武靓元亨为师,期间在南洋一带学艺和演出,其间,他不满班主失信,不让他当丑生而当马旦,愤而离班。后转投当地尧天彩戏班任第三小生,改艺名为风华子,演戏期间巧遇机缘得与著名演员新华同台演出《苏武牧羊》,其表现甚为新华赞赏。不久又到庆难新戏班演出《杜十娘怒沈百宝箱》等剧目,终因当地艺人排挤而失业,流浪戏班之间及卖膏药、做矿工、当掌柜谋生。1919年马师曾被平天彩班聘为第三小生,发奋勤学苦练,又得男花旦小湘凤(靓少凤)的支持帮助,小湘凤邀他合演自己编写的时装新戏《癫、嘲、废、戆》,演出引起轰动,马师曾崭露头角,被擢升为第二小生。后来小湘凤与他另组新班,他在演出《白蛇传》时扮许仙,唱做功夫别致,大受欢迎,戏班中人都说:“风华子第二小生一炮便打响了!”恰在此时,他遇见从国内前去演出的著名演员靓元亨,两人同台演出《海盗名流》等剧,马拜靓元亨为师,随靓元亨参加普长春剧团演出,自此开始起用本名马师曾。其问虽然出现编排新剧和表演传统的一些挫折,马师曾却能从中吸取教训,更加虚心和勤奋钻研粤剧的编剧和表演艺术。1923年马师曾回港发展,于人寿年班任正印丑生,代替刚离开该班的正印丑生薛觉先,在千里驹、白驹荣等前辈的扶掖下,发挥其演戏诙谐、机变、通俗的特长,以及从师傅靓元亨处学到的小武行当演唱艺术,成功演出《玉楼春怨》、《一个女学生》以及他在南洋编演的几个新戏,无论夜场、日场都大受观众欢迎。马师曾反覆钻研了传统粤剧《江湖十八本》,并在丑角上多番研究,于《苦凤莺怜》中演风尘侠丐“余侠魂”,创出有独特风格的“马腔”(俗称“乞儿腔”),大受欢迎,在广州西关、南关四间戏剧轮流公演,历时接近半年,创下当时的卖座纪录。1925年夏,他离开人寿年班与陈非侬等人另组大罗天剧团,在剧团特设编剧部,聘请陈天纵、冯显洲、黄金台、麦啸霞等人为专业编剧,他自己也亲自撰写剧本或与人合作编剧。大罗天剧团编演了一批古今中外题材的新剧,如《佳偶兵戎》、《贼王子》、《呆佬拜寿》、《红玫瑰》等,在剧本内容和表演艺术两方面都大胆革新创造。剧团的演员阵容强大,马师曾分别以生、丑、旦、净的行当扮演这些新剧中的人物角色,因而剧团演出非常旺台,在粤剧舞台可与人寿班并驾齐驱,马师曾的声名也日益显赫。1931年春,马师曾的艺术生涯出现一个重大的转折,这便是应聘到美国旧金山演出一年(因戏院院主欺诈被迫逗留两年)。行前他精心编印了《千里壮游集》带往美国,向美国观众宣扬优美的粤剧艺术,书中也透露了他逐步形成的“新剧”观。他一方面强调戏剧艺术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认为“人亦孰不爱国,凡爱国者必思自葆其国有之道德文化”,因而提出借戏剧“以宣传我国特有之道德文化”;另一方面他也强调戏剧应该跟随时代发展而变革创新,认为“近年以来,中外的交通,多么利便,生活的变迁,多么剧烈,我们的伶人,依然死守著什么场口步武的成法,什么靶子演唱的老例,纯粹用图案做脊椎,决不能站起来自称艺术,在此电影戏和舞台戏竞争激烈当中,哪有不一败涂地的道理呢!”因此他提出要变革粤剧,“一方固须效他方之长,一方仍须保存粤剧之精华,从而发扬之,斯始有效也。”1933年马师曾从美国回到香港与女伶谭兰卿组成第一个男女合班的粤剧团“太平歌剧社”(后改名“太平剧团”),当时报纸标榜马师曾是“新派粤剧泰斗导演兼主演艺术巨子”,顾名思义可知他是要大展拳脚对粤剧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在时粤剧极盛,他与当时由薛觉先领导的觉先声剧团在艺术表演上分庭抗礼,形成“薛马争雄”的时期,好戏连场,各有戏迷。1944年马师曾与红线女结婚。1955年12月14日,马师曾、红线女回到广州定居并参加广东的粤剧工作,受到党政部门、粤剧同行和热爱他们的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1956年马师曾被任命为广东粤剧团团长,与红线女合演回广州后的第一个新编剧目《昭君出塞》,不久两人又合演根据同名琼剧传统戏改编的《搜书院》,并到北京汇报演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先后同首都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于1956年5月17日召开的昆曲《十五贯》座谈会上,周恩来总理在讲话中表扬马师曾对粤剧工作的贡献说:“现在,行家马师曾回来了,气象就更不同了,更提高了。”并且给予粤剧“南国红豆”的美称。这一年,马师曾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剧协广州分会副主席,还光荣当选广东省文化先进工作者。1958年11月广东粤剧院成立,马师曾被任命为院长,演出根据田汉同名话剧改编的粤剧《关汉卿》,于年底到武汉为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作专场演出。1959年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的邀请,以马师曾为团长的中国粤剧团带了《关汉卿》等戏赴朝访问演出。同年10月,马师曾率领剧团参加首都为庆祝建国十周年献礼剧目的演出活动,演出了《关汉卿》和《搜书院》。1960年上半年,马师曾赴京担任由梅兰芳当主任的中国戏曲艺术研究班教师,教学期间与红线女等在北京中山公园演出了《关汉卿》。1961年,以马师曾、红线女担任艺术总指导的中国粤剧团,赴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了《关汉卿》、《刘胡兰》等剧。1962年夏,他为周恩来总理和贺龙、陈毅、聂荣臻副总理等演出《屈原》一剧的“天问”一场,这是他在舞台上的最后一次演出。1963年马师曾被确诊罹患气管癌,入中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1964年转往北京同仁医院治疗,4月21日终因不治逝世。 人物评价 马师曾在广州,香港以及马来西亚、越南、美国等演出,以扮演粤剧特有的角色行当丑生为主,也演小生,须生、花脸。善于吸收文明新剧与电影的表演艺术,对粤剧敢于作改革的尝试。他苦心独创了粤剧的新声“乞儿喉”,并在演《苦凤驾怜》一剧中的义丐余侠魂而一鸣惊人,逐渐成为近代粤剧艺坛上最有声望的演员之一。在国内粤语地区、港、澳、东南亚和美洲的华侨中,均享有很高的声誉。马师曾青年时演小生、小武,中年则以丑脚享负盛名。他根据自己洪亮而欠圆润的嗓音特点而扬长避短,形成一种旋律跳跃,顿挫分明,吐字短促有力,行腔活泼滑稽的唱腔,人称“马腔”,他的成名经历详见“戏行史话”。马师曾是一位大胆创新的艺术家。他既继承传统,又敢于变化程式为已所用。最突出的是在演唱时,常常巧妙地使用广州方言俚语作唱词。他是开创粤剧通俗化的巨匠。他的唱腔尤其是唱“中板”,自然活泼、滑稽突兀;他独创的“乞儿喉”半唱半白,新颖奇特,顿挫分明,送音悠远,成为深受观众欢迎的“马喉”。三十年代他引进了一些西洋乐器,丰富了粤剧伴奏音乐。他还吸收了电影、话剧某些表演手法,融化于粤剧的表演之中。其表演,台风豪放,动作鲜明准确,出奇制胜,塑造人物逼真生动,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他敢于拒绝敌人的威肋利诱,毅然返回内地,在粤西和桂林,柳州一带演出。马师曾最擅长演丑生戏,后期则多演老生、须生戏。他在《关汉卿》和《搜书院》中成功地塑造了关汉卿的生动形象,和搜书院掌教谢宝的生动形象,均已拍成电影。